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验交流 > 正文

扑下身子解民忧 撸起袖子加油干

发布日期:2018-08-04  访问次数:  信息来源:第一书记  字号:[ ]

文登区委组织部

引言:

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,遵循乡村发展规律,规划先行,分类推进,加大投入,扎实苦干,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
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,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,威海市文登区第一书记们深入贫困村理思路、谋发展、求突破,不断改变村子面貌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

▲ 文登区大水泊镇河东乔家村

文登区大水泊镇河东乔家村是省定贫困村,共有116户,340人,村集体一直没有经济收入。市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书记郭爱华,通过入户走访,个别座谈,迅速摸清了全村的实际情况,摸排出“改建闲置厂房,对外招商出租”的增收渠道。经过市委宣传部的牵线搭桥,成功引进大地食品厂在此投资,加工生产花饽饽。目前,厂房正在按计划改扩建,9月1号将正式投产运营。

▲ 大水泊镇河东乔家村第一书记郭爱华在花饽饽厂房

郭爱华:

花饽饽博物馆建成后不仅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窗口,还可以解决村里二十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。

河东乔家村的厂房建设如火如荼,瓦屋庄村的增收致富已初见成效。第一书记杨达到村任职后,因势利导,帮助该村新上了15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,并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,实现发电并网。项目建成至今,每月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万元。杨达还及时与派驻单位沟通,本着输血变造血的原则,到外地参观学习,为瓦屋庄选定闲置厂房,新上黄粉虫特色养殖项目。

▲ 大水泊镇瓦屋庄村第一书记杨达和村党支部书记讨论光伏发电项目

杨达:

前期我们打算修缮这排房子,上四千盒黄粉虫的规模,年产值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五到六万元。同时我们也可以雇佣村里的一些劳动力,带动村民就业,实现整个村的共同致富。

文登营镇八里庙村第一书记孙范勇同样盯上了特色项目,不同的是,他和村“两委”选定了特色种植。八里庙村是个只有50多户村民的小山村,全村共有土地267亩,大部分为山峦地,村民主要靠种植苹果为生。近几年,苹果市场不稳定 ,村民很难从中获益。在任职培训时,孙范勇看到米山镇西山后村发展特色种植取得很大成效,启发了他的灵感,回来后,他就同村“两委”一起研究,为群众增收致富寻找新办法。

▲ 文登营镇八里庙村第一书记孙范勇在果园里了解苹果的长势

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,增收致富的同时,第一书记们还注重实际,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,方便村民日常生活,打牢致富基础。大水泊镇岭上孙家村第一书记侯会战任职后,为村里引进了合同猪养殖、西洋参种植、厂房对外出租等增收项目,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。现在,他又把目光转向了农业服务上,想在农业灌溉上做文章。

▲ 大水泊镇岭上孙家村第一书记侯会战在猪棚里调研合同猪养殖项目

侯会战:

下步在这里挖个四十多米的平塘,平塘可以浇苹果园、梨园和参地。修建完成后平塘还可以对外出租,增加集体收入。

结束语:

面对着村民的殷切期盼,第一书记们正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精神,抓紧制定致富规划,实施引资项目,把贫困村、薄弱村的“家底子”打厚实,助力脱贫攻坚,让百姓长期得实惠。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